https://news.gangshijie.com

机构:到2050年,中国钢铁需求份额将下降36%!

据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一份新报告称,预计未来10年中国钢铁消费量将稳步下降,标志着全球钢铁需求动态将出现结构性转变。

伍德麦肯兹 预计中国的钢铁需求将平均每年下降500万至700万吨,使其占全球钢铁消费的份额从2024年的49%降至2050年的31%。
 
与此同时,印度、东南亚、中东和北非(MENA)正在成为战略增长中心,重塑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需求和供应链。
 
中国的结构性衰退
 
中国钢铁需求的减速,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在摆脱对基础设施的依赖。作为钢铁消费的关键驱动因素,房地产开发面临长期疲软,而随着政策制定者优先考虑经济再平衡,建筑活动仍然低迷。
 
伍德麦肯兹首席分析师Rohan Trivedi表示,“中国的产能过剩危机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预计2025年的产能过剩将达到5000万吨,长期来看可能会超过3.5亿吨。”
 
尽管预计2024年至2050年间产量将减少2.4亿吨,但中国庞大的工业基础确保了该国仍将是全球供应动态中的主导力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正在巩固其钢铁需求大国的地位。在2024年增长8%之后,在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发展和制造业扩张的支撑下,2025年的需求将再增长7%。伍德麦肯兹预计,到2050年,印度的钢铁需求将以4-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本世纪中叶,其在全球钢铁需求中的份额将从目前的8%增加到21%。
 
东南亚也处于强劲的增长轨道,2024年需求增长6%,到2050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3-4%。
 
到2050年,该地区的需求份额将从5%增加一倍,达到10%,其中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将首当其冲,这些国家将扩大工业产能,并利用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成本优势。
 
全球生产重组
 
预计到2050年,全球粗钢产量将以0.7%的温和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发达经济体的产量将持平或下降。
 
印度的产量有望增加近两倍,到2050年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的地位。
 
中国的钢铁制造商受益于丰富的铁矿石资源、现代化的钢厂和强劲的国内需求。与此同时,东南亚正在迅速扩大产能——通常采用电弧炉(EAF)技术——以服务于国内和出口市场。

年度钢材贸易量趋势
 
根据这份报告, 中国在保持全球钢铁产量第一的同时,也面临着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对其老化的高炉进行整合和现代化的压力越来越大。
 
长期来看,随着区域化供应链的形成,预计全球粗钢出口占粗钢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5%降至12%。未来征收碳边境税也可能进一步使排放密集型生产商处于不利地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